来源:火狐官方站点 发布时间:2024-09-07 15:49:29
公司专门干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金属制作的产品类业务收入超过 50%,是公司第一大业务,因此公司属于“C33金属制作的产品业”。
精密结构件制造业产业链跨度长、覆盖面广,产业链上业包括金属材料、塑胶材料、模具以及生产设备的生产及制造,下业包括光伏、储能、安防、汽车、消费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众多应用领域,其中,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包含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安防、以及消费电子等。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精密结构件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与下游应用领域景气程度紧密关联。2023年度,公司主要的业务领域为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占据绝对的业务比重,2023年得益于上述行业的景气度持续上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带动了公司 2023年度整体销售的增长。
2023年,光伏正式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光伏产业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同时也能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供应,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随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光伏产业的发展前途广阔被视为未来能源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
2023年光伏装机大幅度增长,依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新增并网容量21630.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2001.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9628.6万千瓦,户用光伏4348.3万千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216.88GW,同比+148%,其中2023年12月单月新增装机量达到53GW,占全年新增装机的接近1/4,同比增长144%。光伏电站投资所需成本的显著下降是光伏装机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内生性原因,亦是支撑长期增长空间的关键因素。
在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表示:2023年是光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再次实现新的突破。累计装机规模方面,连续突破4亿、5亿、6亿千瓦三个台阶,达到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新增装机方面,首次突破2亿千瓦,超过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的50%;装机结构方面,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2.54亿千瓦,占比达到42%,较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结构逐步优化。2023年我国光伏应用市场超预期发展,未来将继续保持乐观态势发展。中国光伏业协会对全球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的预测落在390-430GW,对我国2024年新增装机的预测落190-220GW。
光伏行业是国家全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指引下,各项光伏行业支持性政策频出,通过指导装机规模、制定行业标准、提供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途径扶持光伏行业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带动逆变器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根据海关总署教据,2023年国内光储逆变器累计出口 99.5亿美元,同比增加11%;23年光储逆变器累计出口数量5124.9万台,同比+2%;2023年出口光储逆变器均价194.2美元,同比增加9%。就出口美国市场而言,中国23年全年出口美国逆变器共计312.11百万美/1412.78万台,同比-28%/-14%;全年出口美国逆变器均价为75.61美元1台,同比-15%;就出口欧洲市场而言,中国 23年全年出口欧洲逆变器共计5590.16百万美元/1267.14万台,同比+11%/-3%; 全年出口欧洲逆变器均价为441.17美元/台,同比+15%。
2023年储能行业发展迅猛,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首次超过抽水蓄能新增投运近四倍之多。2023年,国内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含规划、在建和运行)数量超越 2500个,同比增长46%,其中,新增投运项目数量超越1/5,10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并网运行,增速明显,同比+370%。百兆瓦级项目,无论是规划、在建和投运的项目数量上,还是储能规模上,与2022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大储项目已成为国内新型储能市场的“主力军”。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预期,未来5年,新型储能年度新增储能装机呈平稳上升趋势。保守场景下,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为16.8GW:理想场景下,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为25.1GW。与此同时,CNESA认为,国内新型储能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地增长,并预计2024年全年新增装机将超过35GW,连续3年单年度新增装机超过累计装机规模。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从技术看,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3年以来,多个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落地实施,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态趋势。除此之外,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发挥功效,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一是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规模约1236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新能源发展较快的省区;二是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规模达1539万千瓦,占比呈上涨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宁夏等系统调节需求较大的省区。三是服务用户灵活高效用能,广东、浙江等省工商业用户储能迅速发展。
2023年储能行业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主要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新能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提出了重大需求,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间歇性的问题,对电网频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模式也需要重构,使得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多个场景的储能需求向好;二是国家对储能的政策支持,包括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示范项目和新能源配储政策等;三是储能技术本身发展带来的技术性能提升与成本持续下降;四是电力现货市场进入实质运营,大量细分应用场景对于新型储能的多元化需求,储能商业模式和价格机制逐步形成。
2023年,全世界汽车行业呈现繁荣态势。根据盖世汽车汇总的20个国家的销量数据,2023年,除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外,其余汽车市场的汽车销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从全球一些主要汽车市场来看,中国汽车产销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美国车市结束了2022年“创10多年新低”的销量表现,欧洲车市也凭借“16连涨的月度销量”扭转了2022年的同比跌势。
就新能源汽车而言,EV VOLUMES预测,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达到1410万辆,同比增长34%,市场占有率也增至16%。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曾表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速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期,甚至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不过,尽管中国和几个欧洲国家的电动化转型走在世界前列,但全球大部分市场的电动汽车普及速度并不如意。其中,在全球超过一半的汽车市场,电动汽车普及率仍低于 10%,其中甚至包括美国和日本。而在全球超过30%的汽车市场,电动汽车普及率甚至仍低于5%。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车市在2023年再创辉煌,产销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具体来看,中国全年汽车产销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得益于“中国品牌”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2023年中国车市赢来“三个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产销连续15年稳居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第一,中国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在出口方面,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台,同比增长 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3万台,同比增长 77.6%;纯电动汽车出口 110.2万辆,同比增长80.9%;插混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47.8%。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领先,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 31.6%。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一年度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量均呈现明显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比亚迪002594)、上汽、吉利、广汽、长安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份额共计约43%。
除此之外,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高,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从一二线城市向县乡市场拓展已成必然趋势,通过有效消费刺激以及补足充电设施短板,有望充分发掘县乡区域“蓝海”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实现经济良性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下乡活动车型总销量达到了320.87万台,同比增长超1.23倍,新增县域充电设施11.97万台,保有量同比增长73.9%,增量同比增长74.17%。
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稳定增长。随国家保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 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将继续增长,达到550万辆的规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消费电子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增长和变革,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以及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得设备更强大、多功能和便携,也推动了新产品类别的出现。消费电子行业的特点包括快速的产品更新换代、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一直在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对创新技术的高度依赖。随技术的进步,花了钱的人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期望也在逐步的提升,驱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此外,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的扩大,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已经遍布全球,涵盖了广泛的供应链、制造和销售网络。这个行业不仅对技术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也对环境可持续性、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消费电子行业下面有诸多细致划分领域,电子烟在行业中的比重虽不及传统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或平板等核心产品,但近年来其市场增长迅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细分市场。由于电子烟技术的发展和对健康替代传统烟草产品的需求,电子烟市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投资。
菲莫国际目标2030年实现无烟产品收入占比突破三分之二,加速告别传统烟草,实现“无烟未来”。产品方面,全球已有1970万成年人改用加热产品IQOS,并彻底停止消费卷烟产品;市场方面,已在82个市场提供无烟产品,覆盖了主流市场;投入方面,自2008年以来,在无烟产品的开发、科学证实和商业化上,持续投入105亿美元。2023年三季度,公司加热产品的销量和收入增速分别为18.0%、16.5%创新型消费电子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也给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安防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变革。物联网 (l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安防解决方案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例如,智能监控摄像头现在可以有效的进行面部识别、行为分析,还可以检测异常行为或特定事件。此外,随只能家居和智能城市概念的推广,安防技术也被更广泛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基础设施中。
安防行业不仅关系到个人和企业的安全,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因此,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和多变性,这个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通过对全球视频监控软硬件市场的分析,Omdia预计,在2024年,中国市场的收入将增速至11.1%。预计2022-2027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6.6%。2022年,全球安防摄像头市场(高清模拟摄像头、网络摄像头、防爆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占总体视频监控软硬件收入的53%。到2027年,安防摄像头市场将增至约204亿美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无变化。公司专门干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以产品研制、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与创新为核心,以精密压铸、精密注塑、型材加工和五金冲压技术为基础,为国内外优质客户提供多类型、一站式的精密结构件产品。从涉及行业来看,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包含光伏、储能、安防、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电子,其中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为清洁能源应用领域,预期未来一段较长的周期都将保持比较高的成长性和增长空间,同步将带动结构件行业领域的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安防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行业的成熟期,消费类电子,尤其如加热不燃烧烟等新型消费品等应用领域方兴未艾,也处于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
公司精密结构件产品品种类型较多,从成型材料划分,最重要的包含精密金属结构件和精密塑胶结构件;从生产的基本工艺划分,最重要的包含精密压铸结构件、精密注塑结构件和型材冲压结构件。公司精密压铸结构件最重要的包含各种类型的产品金属外壳、支架、内部支撑结构、汽车轻量化部件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强度较高、密封性及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较好;精密注塑结构件包括各种类型的产品外壳、支架等一般类精密注塑结构件以及电线组件,其中电线组件主要使用在于光伏领域,具有热量损失少、气密性良好等特点;型材冲压结构件包括各类散热器、散热片产品,按照主要工艺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型材结构件及冲压结构件,但部分产品存在同时应用型材切削、五金冲压上述两种工艺的情形。
模具则是精密结构件产品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造成特定形状及大小零部件的工具。根据加工对象不同,模具可分为金属模具和塑料模具。
公司深耕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十余年,多年来坚持以客户服务为导向,先后获得了海康威视002415)的“最佳服务奖”、“最佳交付奖”,SMA的“金石伙伴奖”以及Venture的“Partnership Excellence Award(合作卓越奖)”。公司及子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获得了多项由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颁发的荣誉及奖项。公司2018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精密模具铸造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报告期内连续入围广东省制造业协会及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评选的“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子公司广东铭利达2018年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第三届中国铸造行业排头兵企业”荣誉称号,2019年被中国铸造协会评选为“第二届中国铸造行业压铸件生产企业总实力50强”,广东铭利达和江苏铭利达分别入围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公司拥有完善的精密结构件产品谱系,涵盖了精密压铸、精密注塑以及型材冲压等多种成型方式,精密结构件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安防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公司在各应用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在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主要客户均为行业领先的公司,具备较高的成长潜力。
报告期内,公司的盈利大多数来源于于为客户提供精密结构件及模具出售的收益及对应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通过产品研制、模具设计以及工艺设计及创新以实现用户对结构件功能、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外观等各方面需求,是公司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
公司主要是通过采购铝锭、塑胶粒、铝挤压材等原材料,根据不一样的客户的需求,采用精密压铸、型材加工、五金冲压以及精密注塑等不同生产的基本工艺,生产精密结构件产品,以直销方式销售给客户。
公司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辅料、设备等物资采购工作,通过收集并分析原材料、辅料和设备的市场行情报价,控制采购成本,对供应商做评估、筛选、考核。
公司根据《供应商管理程序》对主要供应商实行合格供应商名录管理,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价格、交期、配合度等综合考量,并定时进行考核,确保名录中供应商匹配公司采购需求。为保证采购物料的质量、规范采购行为,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主要管理制度有《采购控制程序》《产品报价控制程序》等,分别规定了公司物料采购的审批决策程序、采购方式、采购部门的职责、采购物料的验收程序、报价依据、报价标准及报价审核等程序。
在制定采购计划方面,企业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采购方式,按照每个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持续分批进行采购。在执行采购之前,需由公司各事业部下属计划部门依据采购周期和生产需求确定所需物料数量和种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在ERP系统中提交采购申请,采购部门依据采购需求来做采购。
公司的生产模式以“以销定产”为主,并配合以依照订单预测在“安全库存”的范围内提前生产备货的方式。公司产品生产周期因产品的复杂程度和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而言,产品量产以后,生产周期一般不超过30天。
公司根据销售订单下达生产计划,公司各事业部下属计划部门依据订单交期确定产品的生产排期,安排产品生产,确保按时交付。同时,公司市场部也会根据远期订单和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和重点客户的备货要求,下达生产备货计划。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依据产品形态的不同还会实行分业生产,构建了不同的产品事业部,以实现产能规模化以及管理专业化。分业生产模式使得各生产单位在各自负责的产品理解上更为深入,有利于产品工艺一直在改进、产品质量和交付稳定性不断的提高以及客户服务的不断优化。
此外,模具作为公司精密结构件产品生产的必要工具,在新增产品生产线(含新产品投产和原有产品扩产)、更换模具等情况下,公司需按客户真正的需求对模具进行设计、开发,然后由公司自产或定制外购。在模具及配套工装完成后,公司做产品试制,在试制样品通过客户验证及认可后,客户下达量产订单。
公司基于产能限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及客户指定等因素的考虑,报告期内对于部分工序采用外协加工的方式。外协工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出附加值和技术上的含金量相比来说较低的简易加工工序,企业主要采取外协加工的方式补充产能,比如CNC、喷粉、喷油等工序;另一类是客户指定外协厂或客户的真实需求没办法形成规模效应的生产工序,比如氧化、电泳、电镀等工序。为加强对外协厂商的管理,公司成立了《外协加工控制程序》等外协供应商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由多部门联合对外协厂商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外协厂商成为合格供应商。公司每年对外协厂商进行考核,考核标准系根据质量状况、交货情况、价格及服务水平、现场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对于连续两次考核结果未达到公司标准的外协厂商,公司将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公司依托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采取直接销售模式,利用丰富的结构件产品品种类型和专业化的支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公司大部分客户通常会按照各自建立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对公司做生产管理、现场制造工艺、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综合审核评价。审核时间少则数周,多则需要六至十个月,只有在审核全部通过后才能进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录,核发合格供应商代码。公司产品大多数为客户定制产品,在新产品研究开发周期,客户通常要公司配合进行样品试制,在试制样品通过客户验证及认可后,获得量产订单。
公司专门干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国内外大型优质客户提供各类精密结构件配套服务。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化。公司结合基本的产品、竞争优势、自身发展阶段和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上述影响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的条件和公司主体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化,预计未来短期内亦不会出现重大变化。
在精密结构件制造业中,与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相比,公司产品品种类型更为丰富,涵盖了金属及塑胶两大类别,包含了压铸、注塑、型材冲压等多种成型技术,运用不同原材料以及成型技术所制造出的精密结构件产品能满足终端客户不同方面的需求。对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安防以及消费电子等所有的领域的大型终端产品制造商而言,其对于精密结构件的需求往往是全方位、多种类的,例如终端产品的外壳部分一般都会采用压铸结构件或注塑结构件较多,内部固定装置往往选取金属冲压结构件,而散热装置通常选取型材结构件。公司以产品研制、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与创新为核心,以精密压铸、精密注塑、型材加工及五金冲压等技术为基础,能够为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安防以及消费电子等所有的领域终端产品配套多种材质、不同成型方式的精密结构件产品,从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的定制化服务。
公司提供多种材质、不同成型方式的定制化精密结构件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客户对结构件产品在材料、功能、强度、精密性、密封性等方面的需求,有效节约了客户寻找不同供应商的时间和管理成本,有利于公司增加客户粘性、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企业具有先进精良的生产设备,可提供模具设计、结构研发、样品开发、结构性能测试、精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等一系列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密结构件制造解决方案。
精密结构件制造厂商在行业中的地位主要从其服务的客户的层次上体现。与普通客户相比,知名的终端产品制造商对精密结构件的各项技术参数要求更加严格,对样品设计开发能力、供应链稳定性和时效性、产品质量可靠性、服务应变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对配套供应商实行严格而系统的资格认证。因此,只有行业内拥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良好市场声誉的企业能取得全球领先终端产品制造商的供应商资格。
公司业务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不一样的地区,主要客户涵盖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安防以及消费电子等具备较强增长潜力的行业,公司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务也受益于下游客户所在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因此,相较于聚焦单一领域的精密结构件制造厂商,公司受到下游客户所在行业政策波动影响更小,抗风险能力更强。
公司客户在各自行业内处于领头羊,依托于行业领先企业的高速成长,公司整体业务也呈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公司核心业务领域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牵引下,清洁能源领域发展和运用未来仍将保持较长时间周期的高速成长。
国际知名的终端产品制造厂商一般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行业内领先的销售规模,这一些企业对供应商的认证门槛较高,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市场地位、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不会把所有零部件集中向一家供应商采购,也不会轻易更换已通过认证的供应商。正常的情况下,当企业来提供的产品持续符合客户对质量和交货期的要求,公司也将能够持续获得上述有名的公司的订单,有利于保持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同时,公司在长时间与知名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各应用领域先进的结构件设计经验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丰富的合作经历也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国际知名客户,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逐步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
公司与高端客户的合作模式已经从简单的供求合作逐渐深入向产品前期合作研发模式过渡。随着下游客户对各类精密结构件要求的不断的提高,公司往往在客户新项目规划初期就参与客户新产品对应结构件的配套研制,在与客户同步开发的过程中,公司不间断地积累结构件研发制造经验,与高端客户合作完成精密结构件创新设计往往对所属应用领域都具有借鉴作用,这对公司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较为有利。同时,公司通过学习和借鉴客户在生产运行、成本控制、研发设计、经营规划、内部控制、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管理经验,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模具是决定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表面上的质量、内部组织的关键工艺装备,模具设计是产品设计及后续生产中最为核心的环节之一。公司具备拥有模具的独立设计与制造能力,制定了模具标准化管理制度,开发的模具具有常规使用的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公司研发人员具备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开发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的、高效的设计理念,并积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和计算机辅助仿真分析(CAE)进行模拟分析,据此优化改进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案,实现高品质模具的试制及生产。
公司精密结构件产品应用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安防以及消费电子等多个细致划分领域,每个领域对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存在比较大差异,比如光伏逆变器组件对散热性和抵抗腐蚀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安防监控设备对结构件的耐腐蚀和结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汽车零部件对轻量化结构设计、力学性能、精密度以及致密性的要求比较高,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对结构件的精密化程度、表面处理后的表现状况要求较高。
公司注重研发技术,组建专业方面技术团队聚焦各细致划分领域的技术难点攻关和技术创新,同步开展大量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工作,使产品性能均能达到各领域全球领先企业的严格要求。通过公司多年来与各领域客户的密切合作,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经验,能够较好的把握行业趋势和产品研制方向,具备了客户产品的同步研发和先期研发能力。
公司选用的生产设备主要由国内外先进设备生产商提供,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材料和能量损失少、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企业具有全自动压铸岛,立式/卧式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注塑检验包装一体化生产线等世界先进的生产加工设施。公司近年来还引进了大量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促进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向智能化发展。公司以工业机器人逐渐替代人工生产,目前已经实现了压铸、注塑、冲压、CNC加工、钻孔攻牙等多个生产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未来还将持续引入及自主研发高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设备能提高公司产品的精密性、稳定性、可靠性,有助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公司业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公司总部在广东省深圳市,并已在广东、江苏、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实现了珠三角、长三角、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合理布局,并按照每个客户需求,逐步推动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及建设,2023年已逐步建成北美墨西哥和欧洲匈牙利生产基地,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的业务需求。上述地区形成了精密结构件制造产业集群,陆路、水路运输发达,有利于公司发挥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公司更加高效快捷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
公司一直秉承“共同富裕”的理念,在上市前即构建了完善的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体系,深度绑定核心的管理及高新技术人才,保证了公司核心团队人员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股权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打造了一只有战斗力的人才队伍,保证了公司业务的高速成长,并努力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
近年来,我国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呈现进口替代加速进行、智能制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下游客户对产品集成化及研发同步性需求不断提升等特点。在产业链方面,我国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塑胶材料、模具以及生产设备的生产及制造,下业包括光伏、安防、汽车、消费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多个应用领域。国家亦大力鼓励精密模具和精密结构件的研发与生产,这为我国精密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家的《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部分产品不能满足日益精细化的消费需求。有鉴于此,公司将遵循“抢国内循环经济至高点,促海外国内双循环发展”的策略,积极贯彻公司“走出去”战略。坚守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经过2023年度的持续深耕,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未来公司仍将持续深耕新能源精密结构件制造领域,充分发挥公司多材质、多成型方式的一站式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持续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满足行业领先客户的需求。结合公司目前所涉及的行业,以及未来具备高成长潜力的行业,公司未来持续将清洁能源(核心为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新型消费品(全球加热不燃烧香烟点烟器 结构件)等行业作为战略发展行业,聚焦资源投入,加强研发和生产资源投入,保证公司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为做大做强主业,公司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身份优势,未来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核心深耕的新能源领域。
充分挖掘公司人才、科技潜力,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先进人才,合理调整公司人员、资金等一切资源壮大研发团队;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逐步扩大科技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力争年内顺利完成研发工作目标;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提升精密结构件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拓宽下游应用领域,打造具备领先优势的研发体系和能力,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度,根据海外重点客户的真实需求,除加快墨西哥生产基地投入和建设外,新增建设了欧洲匈牙利生产基地,并于当年11月份投产,扩充海外生产基地产能,解决目前面临的海外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为后续满足海外客户需求的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紧紧围绕管理改革要求,全面推动“三化一稳定”工作落地,大力推进自动化改造、关键指标的改善、提高人均效率及管理效率。通过深化自动化改造配合优化内外部工作流程,使用精细化项目管控体系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全方位量化管理落地,全面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并达到大幅度提高生效率、持续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
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99%、76.79%和79.78%,公司对主要客户的销售集中度较高。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其给予公司订 单量较大幅度减少,或新客户拓展情况没有到达预期,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从分散客户集中度风险来看,未来公司需要持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及重点客户,逐步降低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铝锭、塑胶粒、铝挤压材等。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超过 60%,主要原材料市场行情报价的波动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和盈利水平具有较大影响。报告期内,铝锭、塑胶粒的市场行情报价均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波动。未来若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会出现剧烈波动,且公司无法及时转移或消化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压力,将对公司盈利水平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2023年度整体材料价格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面对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公司将通过对市场行情报价变化趋势的判断,通过提前锁定采购价格、调整产品售价、优化材料材质等方式降低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公司与境外客户一般以外币结算,主要为美元和欧元,而国内采购结算货币大部分为人民币结算,如果货款信用期内及公司账面存在比较大金额外币存款情况下汇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公司的外币应收账款及账面外币货币资金折算将产生汇兑损益。如果未来公司境外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或者短期内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则将对当期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将持续关于汇率市场变动情况,加强研究和分析,若存在汇率大幅度波动风险的情况下,通过如远期结汇、期权等外汇避险产品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上一篇:神舟UV21-C17D1